陶泽如:他是三次金鸡奖得主,荧屏上少有的硬汉形象

陶泽如,1953年12月7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,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,中国内地男演员、国家一级演员、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、江苏省文联副主席、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席。


1973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戏剧系话剧表演专业学习,1977年任南京市话剧团演员。1989年,凭借电影《晚钟》《阴阳界》《欢乐英雄》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。1996年,凭借电视剧《天网》夺得第1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。


2005年,获颁由国家广电总局、人事部评选颁发的5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。2012年,参演杨亚洲执导的电影《哺乳期的女人》,夺得第1届中国优秀农村题材电影表彰典礼最佳男主角奖 。


80年代,中国电影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影片,思想内涵和创作形式都极具冲击力,如《一个和八个》《晚钟》、《欢乐英雄》等。在这当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批极具阳刚气质、震荡人们心灵的银幕形象,而他们的扮演者其中之一就是陶泽如。陶泽如似乎有好几年的时间比较沉静了,但他最近在电视连续剧《天网》和《梦断情楼》中的表现,又再次让我们领略了一番男子汉的风采。

主持人:先说说你从艺的经历。

陶泽如:从艺的经历说起来比较长了,就简单地说吧。小时候受家里的影响。我们家兄妹比较多,我是老小,最小有个哥哥去了北京芭蕾舞蹈学校,后来在中央芭蕾舞团,他呆了二三十年,对我影响比较大,搞艺术的跳舞的,现在在美国。姐姐插队当知青,后来也在文工团做演员。

我在学校里搞过宣传队,演过样板戏,然后就进了南京艺术学院,在戏剧系学话剧表演;学了四年,毕业以后分在南京市话剧团,一直到现在;然后就演些话剧,那时候电影、电视剧比较少。有段时间比较苦闷,有些角色也是很难轮到咱们,所以业余时间我就画画。学声乐,因为我觉得那是一个可以独立干的,一个人可以操练的事情。


同时也是为了丰富我自己。在1983 年有一个很好的机会,就是张军钊、何群和张艺谋他们搞了一部《一个和八个》,广西青年厂拍的第一部片子。选上我演男主角,跟陈道明一块合作。以后就慢慢拍了一些电影,后来跟第五代导演拍得比较多,尤其是跟吴子牛合作比较多,跟他合作了《大磨房》、《晚钟》、《欢乐英雄》、《阴阳界》《太阳山》、《最后一个冬日》,也拿到了“金鸡奖”。

到了1991年左右,就开始拍些电视剧,因为电影好本子不太多,我也很难碰到,为了在演技上进一步地打些基础吧。我基本上属于一年上两部戏的频率,不算是太多,但也走运,因为一些戏本子还行,所以能够经常在电影频道播放,一些观众还是有印象。

主持人:你在这些作品当中,演得比较深沉、比较内向、或者说硬派的汉子居多,这是不是跟你本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呢?

陶泽如:这是有关系的。尤其拍了《一个和八个》的时候,剧组演员和导演对艺术感觉比较好,跟很多以前搞电影的人不大一样,他们有的新的追求。那会儿第五代导演刚开始,就是想轰轰烈烈地干起来,他们有一些标新立异的东西、我觉得对我来讲有很大的好处,当时要求也就很高,逐渐找到男人的东西。因为以前在演舞台戏的时候找不到自己,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条件是什么,从那以后很多男人的戏尽可能演得有力度、有爆发力。

主持人:你在拍戏的时候,比较注重的是什么?

陶泽如:这几年我是注重表演上面的东西,一要动真情,要真实地交流,然后是人物的设计,要能展开动作,选择动作,心里的和外部的都得要有,而且要很注意表演的节奏和形体幅度的大小等等。以前在这方面几乎是没有注意到,我也经常思考用一些国内演员和国外演员的一些长处、一些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东西,静要静得很有味道,动也动得很有看头。

主持人:那你觉得一个演员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?

陶泽如:光讲某一个方面我看还不够。我觉得技术是很重要的,这个技术的获得要有很好的导演或者很好的老师来辅导他,因为很多人在这方面还不太明确,仅凭一种本能。从我的体会来讲,首先需要好的技术,现在看出很多演员有些毛病,确实是技术上发生问题。当然要各个方面的修养,但我觉得主要就是技术。

然后就是生活,很多人成功的也是在这两方面的结合。这些东西不光是观察别人,还得有自己的,自己生活中比较好的,比较有味道的东西。因为只有演员,世界上没有第二个跟你长得一样的,举手投足都一样的,别的很多艺术可以差不多,包括音乐或者是绘画方面,我可以跟你模仿得差不多,只有演员是他自个儿的。

主持人:有些演员演了一辈子的戏,最多只能混个脸熟,有些人却是因为一部或者几部影片大红大紫,你怎样看待演员机遇这问题呢?

陶泽如:机遇应该是有的,以自个儿创造、造就为主。因为我见了一些演员,出名是因为偶尔碰到好机会,出了名以后也可能还好,也可能不行了,他完全是偶然的机会。一些一般的演员着急,或者是舞台演员,演不着大戏好戏的那些人。现在的机会跟我们十几年前拍戏机会来比应该是很多了,只要你有一些技术,条件稍微好一些,都会有机会。

不管是什么样的剧本质量或者什么样的人物,只要你上了,只要你演了,那么你定要把他演好,演完以后大家都会舍不得放你,将来还会跟你合作,然后你在电视里面逐渐会被大家认识,会被一些好导演认识,几乎就是这么出来的。比如姜文,他演溥仪,一下子就爆出来了,其实他本来技术就是比较强。很多人却是一种恶性循环,时不时有戏上,但总是很随便地下来了,没有很用功,跟导演、跟剧组、跟优秀演员“碰撞”,所以他们很难演出来。

主持人:你接戏的原则是什么?

陶泽如:剧本要好一些,起码得看得过去。还有比较好的合作班子,好的演员和对手,这都很重要。我不是一个非常神气或出名的演员,可以随意选择导演和演员,我还没到这份儿上,也没有说所有的大导演都争着让我来演戏,我现在只有抓住比较适合我的角色,不是说好到哪里,比较有戏就行,我会拥抱它,把它弄好.我只有这样,才能立起来。